善良的应用能最高效简单的完成任务,它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以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,没有自己的额外价值观。
善良的应用应该能对人有正面的促进作用,而不是依靠人性的弱点来获益,也不是以上瘾为目的制作的。
善良的应用应该是费用标准明确,不诱导消费和设置付费陷阱
善良的应用应该是没有隐私弊端,不泄露用户隐私,不出卖用户数据。
善良的应用数据应该归属于用户,不擅自终端服务,不擅自删除用户及用户的资料,不设置转移壁垒。
好的应用例子
- 高效简单完成任务
- VLC播放器:专注于视频播放,界面简洁,功能强大
- Notepad++:专注文本编辑,启动快速,不强制更新
- 7-Zip:压缩解压软件,开源免费,无广告
- 正面促进作用
- Anki:帮助学习记忆,不靠游戏化设计来吸引用户
- Forest专注树:通过种树激励专注,不靠社交比较
- Duolingo早期版本:纯粹的语言学习,没有复杂的社交系统
- 费用标准明确
- Typora:一次性付费,终身使用
- WinRAR:明确的购买选项,即使试用期过期仍可使用
- Sublime Text:可以免费使用,付费政策透明
- 保护隐私,数据归属用户
- Signal:端对端加密通讯,不收集用户数据
- ProtonMail:加密邮件服务,注重隐私保护
- Obsidian:笔记存储在本地,用户完全掌控数据
反面例子
- 违背"高效简单"
- 某浏览器:强制主页,捆绑搜索引擎,弹窗广告
- 某音乐软件:主界面充斥社交功能,播放音乐反而不便
- 某办公软件:功能臃肿,启动缓慢,强制登录
- 违背"正面促进"
- 某社交应用:通过"朋友圈点赞"制造焦虑
- 某新闻应用:推送争议性内容获取点击
- 某购物平台:利用"秒杀"制造紧迫感
- 违背"费用标准明确"
- 某手游:通过"抽卡"设计诱导过度消费
- 某在线课程:故意隐藏真实价格,设置虚假原价
- 某会员制应用:自动续费难以取消,退订流程复杂
- 违背"隐私保护和数据归属"
- 某输入法:收集用户输入内容,用于广告推送
- 某相册应用:声称免费备份照片,实则用于训练AI
- 某网盘:随意降低免费用户空间,数据被迫付费赎回
这些不良应用的共同特点:
- 功能过度设计,偏离核心需求
- 通过心理操控获取收益
- 隐藏真实成本,设置消费陷阱
- 滥用用户数据
- 将用户锁定在生态系统内
- 随意更改服务条款
- 不尊重用户数据所有权
这提醒我们:好的应用应该以服务用户为核心,而不是将用户视为收割对象。用户友好、透明诚信、保护隐私、尊重数据所有权,这些都是应用开发应该坚持的原则。
善良的应用案例
- Telegram
- 专注于通讯功能
- 强大的隐私保护
- 数据可完整导出
- 不强推商业化功能
- 开放的机器人API
- Firefox
- 开源透明
- 尊重用户隐私
- 不强制绑定账号
- 扩展系统开放
- 不捆绑无关服务
- Obsidian
- 数据完全本地存储
- 核心功能永久免费
- 付费项目清晰明确
- 支持数据导出
- 专注笔记功能
- VLC
- 纯粹的播放器功能
- 无广告无推广
- 开源免费
- 不收集用户数据
- 更新克制,稳定可靠
不善良的应用案例
抖音/TikTok
- 算法诱导沉迷
- 收集大量个人信息
- 推送低质内容获取流量
- 诱导未成年人使用
- 通过打赏机制榨取用户
搜狗输入法
- 强制获取通讯录权限
- 收集用户输入信息
- 频繁弹出广告
- 捆绑各种无关软件
- 默认勾选商业选项
百度网盘
- 限速逼迫购买会员
- 突然降低免费空间
- 数据导出困难
- 强制手机号注册
- 频繁推送广告
微信
- 朋友圈制造社交压力
- 难以彻底注销账号
- 强制实名认证
- 监控用户聊天
- 封闭的生态系统
钉钉
- 过度监控员工
- 强制打卡定位
- 侵犯隐私
- 不合理的加班文化
- 让工作无处不在
作业帮
- 虚假学习效果承诺
- 诱导付费解锁答案
- 广告满天飞
- 游戏化学习系统
- 制造焦虑感
- 应用审查标准